发酵优化仪通过多种方式,根据不同的发酵阶段和微生物种类自动调整优化策略,以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物质量。以下是其主要的调整优化方法:
一、基于发酵阶段的策略调整
1、初期(延迟期)
监测与分析:在发酵初期,优化仪会密切监测发酵液的物理化学参数,如pH值、溶解氧(DO)浓度、温度等。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数据,分析微生物的适应情况和初期生长状态。例如,对于细菌发酵,在这个时期细菌数量增长缓慢,主要是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、辅酶等物质。
策略调整:根据监测结果,优化仪可能会调整温度以接近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,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。同时,控制搅拌速度,确保发酵液中氧气的均匀分布,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。如果发现微生物生长缓慢,还可能会适当添加一些营养物质,如氮源、碳源或微量元素等。
2、中期(对数生长期)
监测与分析:进入对数生长期,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加快,优化仪持续监测各项参数。此时,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旺盛,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增,同时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。例如,在酵母发酵生产乙醇的过程中,对数生长期的酵母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,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。
策略调整:根据微生物的快速生长需求,优化仪会加大营养物质的流加速率,确保充足的营养供应。同时,为了维持适宜的发酵环境,会精确控制pH值和溶解氧浓度。如果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强导致需氧量增加,优化仪会提高通风量;如果产生过多的酸或碱,会通过自动添加酸碱调节剂来维持pH稳定。
3、后期(稳定期和衰亡期)
监测与分析:在稳定期,微生物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,活菌数达到最高值并保持稳定,代谢产物的积累也达到高峰。衰亡期则是微生物死亡速度超过新生速度的阶段,生物量开始下降。优化仪会重点监测代谢产物的浓度、质量以及微生物的活力变化。例如,在抗生素发酵的后期,要关注抗生素的产量和纯度。
策略调整:如果目标是获得更多的代谢产物,优化仪会适当延长发酵时间,同时调整环境条件,如降低温度、减少氧气供应等,以促进代谢产物的积累。当进入衰亡期且代谢产物不再增加时,优化仪会根据预设的程序判断是否终止发酵。若需要提取高质量的产品,还可以调整后续的分离、纯化工艺参数。

二、基于微生物种类的策略调整
1、细菌发酵
特性分析: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发酵需求。例如,大肠杆菌是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菌,其生长速度快,对营养物质的要求相对简单,但在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热。
策略调整:针对大肠杆菌的特点,优化仪会采用高效的散热系统,防止因过热影响细菌生长和代谢。同时,由于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有特定的顺序和偏好,优化仪会根据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,精确控制碳源、氮源等营养物质的添加比例和时间。
2、真菌发酵
特性分析:真菌如霉菌和酵母菌在形态和生理上与细菌有很大差异。霉菌具有菌丝体结构,其生长通常是好氧的,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。酵母菌主要用于发酵食品和制药行业,对氧气的需求因种类而异。
策略调整:对于霉菌发酵,优化仪会注重提供良好的通气条件,以保证菌丝体的充分生长和氧气供应。同时,通过调整搅拌方式和强度,避免菌丝体结团,影响发酵效果。对于酵母菌发酵,如果是兼性厌氧酵母,在厌氧阶段优化仪会严格控制氧气含量,使酵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目标产物,如乙醇;如果是好氧酵母,则会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。
3、其他微生物发酵(如放线菌)
特性分析:放线菌以其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(如抗生素)而闻名。它们的生长周期较长,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为特殊。
策略调整:优化仪在放线菌发酵过程中,会采用特殊的培养基配方,提供放线菌生长所需的复杂营养成分,如添加特定的氨基酸、维生素等。同时,由于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,优化仪会耐心地调整发酵参数,延长发酵周期,以实现次级代谢产物的最大积累。
发酵优化仪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手段,实现了对不同发酵阶段和微生物种类的精准调控,为高效、稳定的发酵过程提供了有力保障。